三国:穿越袁家嫡子,截胡袁绍

第124章 孙坚告辞返回长沙(1/3)

殿内。

袁凡刚走进来,曹操看着其身后的鲍信面色一惊。

鲍信是跟在袁凡身后来的,并不像平常时候,两人并列同行。

这是确立了主从关系?

想到这一点,曹操不由面色黯淡了一分,他又何尝不想吸纳鲍信到麾下来,尤其是在这时候,他急需壮大实力。

可惜还是被袁凡捷足先登了。

大殿内其他诸侯或许是没有注意到这点,又或许是心系他事,所以并没有多的反应。

刚一见到袁凡。

四五个使者就走了上来。

“见过袁盟主,奉我主袁术之令,前来跟袁盟主告辞,我家主公因为粮草耗尽,兵马再无力攻打董卓,遂只能遗憾退出联军,还请盟主见谅。”

率先说话的是袁术派来的使者。

有他带头,其他使者亦纷纷说道,

“我主陶谦亦是如此。”

“我主张超......”

“我主刘岱......”

......

袁凡细看了一些,在场的诸侯只剩韩馥、公孙瓒、曹操、张邈、鲍信,以及孙坚,就连一向和他交好的陶谦,都没有给他一个当面告别的机会。

甚至于本就在洛阳的张超、刘岱两人都提前告辞了。

袁凡不由追问道,

“张太守和刘刺史为何不辞而别?”

张超是广陵太守,袁术的盟友,当初攻打旋门关时,袁凡还特意安排了他南下。

“广陵郡内乱贼生事,我家主公心系百姓,不得已提前告别。”使者解释道。

广陵在徐州境内,张超这般急着赶回徐州,其中怕是也有袁术撺掇,这么一想,陶谦不辞而别,也是情有可原,估摸着是回去防备张超去了。

“属地生乱,亦为我主匆匆辞去的原因。”刘岱的刺史接着说道。

闻言,袁凡不由看向曹操,后者与他轻轻点头。

两人心知肚明,刘岱和桥瑁两人之间该是要起战事了。

“平原令刘备可是随陶使君一同回了徐州?”袁凡忽的问道。

此话一出,公孙瓒的面色有些难看。

无他,刘备三人与他关系颇好,没想到到头来,他们三人却奔着陶谦去了,这让他心中有些发堵。

“回禀盟主,正是。”使者答道。

“替我向陶使君带句话,使君高龄,切记要保住身体,使君已是德高望重之人,乱世中,只需护得一方安稳,谨慎臣道,不必担心身后碑上无名。 ”

刘备接近陶谦,必是意图徐州,袁凡希望刘备留在中原及北方,割据一方,可不代表袁凡想让刘备占据徐州。

徐州与江东隔江而望,是能够威胁到江东的。

历史上,刘备归附陶谦后,陶谦令他出兵占据沛国,后封其为豫州刺史,同时期的豫州刺史,还有袁术封的孙坚。

袁凡提醒陶谦谨守臣道,就是不希望陶谦帮刘备积攒名声。

使者听得一愣一愣的,只能缓缓点头称是。

“诸位,联军粮草已尽,奋进不足,驱董卓出洛阳,却无力西叩长安,救出陛下,此乃我辈罪过,然事不可为之,则不能勉强为之。”

“各诸侯相继离去,本将军能够理解,且待他年,诸君麾下兵马充足,粮草盈仓,再图讨伐董卓。”

“联军就此解散吧。”袁凡高声宣布道。

“谨记盟主之言,盟主保重!”座上的诸侯率先说道,他们都清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