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:穿越袁家嫡子,截胡袁绍

第148章 长安城的局势(1/3)

函谷关守军出关袭营?破釜沉舟?

听到此话,王盖心中一惊,不敢想下去。

李肃率军攻打函谷关两月有余,半点进度没有,反而折损了不少士兵。

以逸待劳,围而攻之,已经是占据了天时人和之上风,尚且不能获利,可见他才能确实平庸。

若是让他防备关内守军突袭,恐怕......

王盖就是不熟兵事,也能窥见其中一二结果,怕是凶多吉少。

王盖连忙问道,

“那依二位所见,该......怎么办?”

王盖此时心中颇有些后悔,他以为此行前来,只需要与袁凡达成共识,邀其出兵,哪料到这其中涉及了许多兵事事宜。

他一介文官,根本不熟悉这些东西,只能被袁凡两人牵着鼻子走。

早知道随从中带一二武将过来。

“董卓死后,其麾下武将大多被牛辅收入麾下,虽然董卓死时,牛辅据守在外,并未能收编大部西凉军,麾下兵马不多,也是这般,才给了朝廷打通函谷关,还都洛阳的机会。”

“可这并不代表,牛辅手下没有能人。”

“一旦,我家主公发兵函谷关,与朝廷大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,牛辅肯定能够察觉。”

“他肯定不会看着我家主公大军抵达函谷关,所以他必然做出变动,垂死挣扎。”

贾诩淡淡说道,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。

“而他会如何变动,无外乎三种情况。”

“一种是分一部兵马东出,于半路拦截我家主公的大军,而其余兵马继续坚守函谷关,只待入冬,便可解自身之危。”

“不过这种办法成功的概率很低,危险很大,牛辅大概率不会选择,他麾下的兵马本就不多,如果分兵,能不能守住函谷关都是两说,更何况还需要阻挡住我家主公的大军。”

“我家主公的大军虽然在讨董之时,少有上阵,不为外人所知,但其精锐之貌各诸侯皆有所见,牛辅身为沙场之将,对此定有所闻,而且我军几个月前还大败过杨奉,对于我军战力,牛辅肯定会忌惮。”

“不到万不得已,牛辅绝对不会选择与我家主公的大军硬碰硬。”

“而显然,牛辅还有更多的选择,至少,他能在夹击之势形成之前,弃守函谷关,南下南阳,或者北上会和李傕、郭汜所部,再不济也能西去远行,投奔段煨,函谷关对于他并不是非守不可。”

“当然,让他弃守函谷关,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”

贾诩顿了顿,没有继续说下去。

王盖心绪沉浸在贾诩所言当中,一时没有反应过来。

袁凡端起茶杯,微微抿了一口,并不着急。

良久见王盖若有所动,袁凡便接着贾诩的话,继续说道,

“函谷关的重要性对朝廷想必也不用我多说了,但大舅哥可知道,函谷关对西凉军来说,同样也十分重要,除非到了九死一生的地步,牛辅才会弃守函谷关。”

王盖诧异的望向袁凡,见袁凡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,他不由问道,

“子安何意?”

袁凡道,“董卓死了,西凉军可谓群龙无首,分崩离析,可细细琢磨,西凉军所存三部,驻守之地却大有所究。”

“大舅哥不妨来看。”

袁凡扬了扬手,属官走上前来,献上一副卷轴。

袁凡缓缓的将卷轴摊开在桌面上,王盖好奇的走上前来,却见是一副司隶地区的地图,地图上所记甚为详细。

俨然是一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