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给张让献计,再坑袁本初(2/3)
“哎~”
张让并未看出异样,他叹了叹气。
“老弟你有所不知,最近陛下心情烦躁,连我说的话,他都听不进去了。”
袁凡眼瞳微张,倒是相信了张让的话。
“原来如此,想来是发生了什么事吧,不然陛下不会如此对待张大人。”
“正如老弟所言。”张让点了点头。
“不知能否说与在下听,说不定我能帮张大人还有陛下出出主意。”
“还不是那些乱臣贼子扰了陛下的心情。”
张让颇有些愤怒道,
“先是那王芬谋逆,如今董卓、丁原又拥兵自重,不受朝廷调令。”
“害得陛下整日担忧,以致忧劳成疾,身体欠缺。”
“昨日,太常刘焉又上书欲恢复古制,改刺史为州牧。”
“本官怎能看不出这老东西的险恶用心,无非是想割据一方罢了。”
“陛下也清楚,可奈何刘焉已经拉了一大帮人支持,黄琬、刘虞...每一个都是陛下目前轻易不敢撼动的。”
“如此这般,陛下心情怎会好。”
袁凡逐字逐句的听着,很快便梳理了一个大概。
“那就是说眼下只能实行州牧制了?”
“没错。”张让表情凝重。
待在中常侍的位子上多年,他并不傻,反而十分精明。
州牧制一旦实行,皇帝的权利必然遭到削弱,而皇帝的权利削弱便代表着他们宦官的权利也会削弱。
“既然如此,何不让顺着刘焉的意思,实行州牧制。”
“但同时又不取消刺史制度。”
“这样既能满足刘焉一党的要求,又能限制州牧的权力。”
州牧全揽一州的军政大权,而现行的刺史名义上只有政权,没有军权。
虽然自黄巾之乱以来,各州刺史早已实际上把控了一州的军政大权。
可并没有得到官方认证。
也就是说,只要朝廷下令收回各州军队军权,刺史是要老老实实交上去的,若是违抗朝廷就能给他安个造反的帽子。
而刘焉的提议,会让朝廷失去这个把柄,各州刺史再无须顾忌朝廷脸色。
“继续说下去。”
张让显然听出了袁凡言语中的可操作性。
“各州刺史不变,直接由朝廷往地方派遣州牧。”
“刺史继续行使政权,州牧统领军政。”
按照袁凡所言,刺史便成了州牧的下手,有点类似现代军队里政委和首长的关系。
最为重要的是,不取消刺史一职,那么各州州牧人选便是朝廷说了算,而不是由原有的刺史晋升。
“妙哉!”张让大赞道。
“子安真是治国能臣也。”
张让岂能看不出这计谋中的阴毒,此法当是朝廷眼下最好的处理办法了。
“一旦此法被陛下采用,本官一定向陛下禀明子安的功劳。”
袁凡笑着应道,
“都是张大人的本事。”
其实他说的方法有个巨大的漏洞,一旦短期内朝廷秩序崩坏,各州刺史作为原先的一把手,必定不服突然空降的州牧。
没有朝廷的压制,其结果可想而知。
而且离董卓入京只剩一年,这么短的时间内,朝廷又能下放几个州牧呢。
最后估计和历史上的情形也不会有多少差别,那就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