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 荆州之变(1/3)
让张辽率领袁凡麾下的大军?
席间众人皆惊讶的看过来。
典韦咬着大猪蹄,看着张辽,第一次认真的打量他。
“倒是个好手。”
他喃喃一句,随即继续着眼盘中餐。
跟着袁凡这么久,典韦早已有了自己的定位,他知道自己不是带军的料,所以对此他并不多么关注。
反正他家主公说啥就是啥。
“将军之言,令辽惶恐。”
张辽拱手道。
这话令人深究,可以看出来张辽并没有明确的拒绝。
其实,他亦是有几分意向归附袁凡的,他和鲍信不一样,他是真正无主之人,麾下五千人,若无袁凡接济,恐居无定所,吃了上顿没下顿。
而鲍信如今已是济北相,麾下军队体系完善,就算没有袁凡,他亦算得上一个小诸侯,随时可以带着兵马回兖州。
只是,袁凡给予他的待遇,远远超出他的预料,这让他有些惶恐。
“文远兄,你之能力我非常清楚,领十万人不在话下,何故这般自谦。”
就在这时,鲍信突然开口劝道。
见状,袁凡嘴角带起一丝笑意,不枉他费了这么多功夫。
鲍信不是贪心之人,他与张辽以兄友相称,日久,仍没有吸纳他的意思,对于张辽能够加入到袁凡麾下,他定是乐得见到的。
真正作为兄弟,是希望其平步青云的。
再者,张辽若到袁凡麾下,就不会延误大军启程时间了。
如此,一举两得。
果然,只见鲍信又说道,
“文远兄微弱之时,袁将军就曾照料过你,可见袁将军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你了,若不是认可和看重你的能力,袁将军怎会将这么重要的位置交予你。”
鲍信拿着酒杯,走到文远身边,语重心长的说道,
“还记得我曾与你说的话吗?”
“我辈之人,当拿得起放得下,受之则安之。”
“文远既非宵小之辈,何不敢称一声大丈夫,舍我其谁。”
鲍信一番话刹那间便让张辽坚定了,他起身,接过鲍信手里的酒杯,一饮而尽。
随后走到堂下正中央,跪拜道,
“并州雁门人,张辽,张文远,拜见主公,今后愿为主公驱驰。”
袁凡大笑着起身,
“有文远相助,何惧那西凉武夫董卓。”
八百虎贲踏江去,十万吴兵丧胆还。
若论统帅能力,三国难有出其右者。得张辽,可奠定他兵事之基。
“张辽,听命。”袁凡高声道。
“属下在。”张辽毅声道。
“今任你为裨将军,统领城中之兵,你麾下兵马,皆归其中,明年开春之际,率军北上伐董。”
“诺!”
袁凡遂走下来,将张辽扶起来,
“今日起,军中之事皆由你做主,莫要有顾虑。”
“辽必砥砺前行。”张辽看着袁凡,态度十分真诚。
“嗯,归座吧。”
袁凡点点头,看向众人,呼喝道,
“今日不醉不归。”
袁凡并没有给张辽很高的官职,还是过犹不及的道理,张辽说到底,现在还是一籍籍无名之辈,若封得太高,恐他麾下其他将领不服气。
只待以后他斩获战功,再嘉赏也不迟。
眼下,率军讨董就是一个契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