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.第18章平衡才是核心(2/4)
人多有人多的好处,热闹,同时,说话虽有顾忌些,但对这些人说来,对市里的问题讨论,不必要将事情说透。只要点几句,大家也都会明白核心的意思,知道各自要说什么话,甚至连说话的顺次也都会默契地配合的。一个阵营里的主要任务之间,在与其他阵营较劲争斗时,往往是临阵布局,主要指挥人物一个眼神或表情,谁该站出来说话,说什么话也都能够根据当时的情景而开口的。到这种层次,都是非常精明而思维敏锐的人,要不然早就给淘汰了。体制里的竞争非常之残酷,除了极少数完全靠上层路线的人外,个个都是人精,不会让谁占多数优势的。
等杨秀峰到来,四个人也都先到了,走进包间里,几个人站起来,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一个以杨秀峰为核心的小团体。在政治利益里,从来都是以强者为尊的,杨秀峰也不虚假客套,但对腾云等四个人倒是很真诚以待。
坐下来,杨秀峰说,“也是工作太忙,加上市委那边才定下局面来。我们本身是朋友之间聚一聚,联络情感,交流工作心得,但给市委那边看到,只怕会有什么想法而不利于市里的团结和工作开展。当然,顾虑虽说要有,工作交流却也非常重要,有时候也顾不上别人怎么看,大家说是不是这样……”
“市长说到点子上,工作上但凭一个人来判断前进的方向,就不一定会准确,相互交流也就能够有人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提出不同的意见,从而然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上都少犯错误,对大家都工作才是最好的。而这种交流,我觉得可以用例会的形式进行,也可以用大家抽时间一起坐一坐,喝喝茶,聊一聊,这种轻松消闲的形式也不错。”腾云说。
“对,市长,今后市政府这边是不是可以探索这种模式?每一周一次例会或许不切现实,但半月一次就很有必要。将自己的工作汇报汇报,将各自的工作目标也都谈一谈。对工作有着促进作用的同时,也能够让大家看到市里的工作核心,不让大方向有所偏转或偏离。”杨永华说,他的工作范围相对狭窄些,真要将这样的模式定下来,可行性也就大得多。所抓的工作,主要在工业发展方面,就目前说来,不外乎有经开区、经济局、招商局等等,也牵涉到下面县里的一些部门,但作为政令推行还是有较大的可行性的。
杨永华对这个圈子的融入时间还短,他的地位又处于最低,其他都是市委常委成员,而他却不是常委。要表示自己的态度,说话时也就会急切些,再说,他多说几句多做一些事,也都是大家理解的。体制里或阵营圈子里的人,地位不是按年龄大小来分的,而是按职位和影响力、话语权来分划的,杨永华这样的在圈子里地位最轻,也是会让大家共同关心的。
张正新见杨永华提出这样的问题来,觉得全面推行或许有困难,但在一些部门里进行试点却是能够的。说不定在全省会有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来,这样,所蕴含的政治利益就给放大了,说,“市长,老杨提这个还真不错。组织人事那边要是从理论上有一个说法,在市里做一两个试点,试行一年,再总结出效果来,到时向省里汇报情况,也可以请这方面的专家来评审这一做法……”
张正新的提法,也就更见运作的可能性和运作所带来的深远利益,此时所想虽说是预期目标,会不会在国内或省内造出一定的势,有一定的影响力。但这种改革的探索本身就说明一些问题的。张正新相比腾云和周滔,在这个圈子里的资历又要弱一些,是在杨秀峰的地位基本确立后在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立场。而腾云和周滔就早一些,在市里开始巨变时,就当先选择了如今的这种立场,还在市里的平稳过渡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-->>